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這個冬天,我都沒有在5點鐘左右起牀弄東西吃,再帶娃娃去擠公交車上學了!”家住貴州省貴陽市最大保障性房住房小區——甜蜜小鎮的張朝貴,這個冬天過得很幸福。
張朝貴是一名進城務工人員,他的小孩以前在甜蜜小鎮10裏外的小學讀書。“那時每天早晨5點就得起牀,擠公交車送孩子上學!”2020年9月,小區配套建設的公辦學校開學後,孩子步行十多分鐘就到學校了。
“這僅僅是我們貴州省近些年來實施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和實施‘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和財政保障範圍’等‘兩為主、兩納入’政策的一個縮影!”貴州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説,截至目前全省已形成以公辦學校為主安排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學位不足的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在民辦學校就讀的工作格局。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從2017年的77.94%上升到2019年的80.76%。
“我家小孩現在讀書的學校不但離家近,學校還提供了讓我們家長意想不到的服務!”張朝貴説,小區配套學校開設了包括科技、美術、音樂、舞蹈和語言等在內的功能教室及其活動,區教育局還從貴陽市省府路小學、市實驗二中等優質學校抽調一批骨幹教師來支援,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弟也享受城裏的優質教育資源。
在貴陽市的另一所學校——都市路小學,520名學生當中就有150多名學生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四年級學生吳俊峯是從畢節市黔西縣轉過來的。“吳俊峯剛轉來時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現在他不僅開朗活潑,而且還成為一名班幹部,入選了校乒乓球隊!”説起吳俊峯的變化,班主任李欣珏老師有説不完的話。
都市路小學校長楊順春説,為讓這部分孩子“進得來、學得好”,學校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培養,還開設多種興趣班免費授課,設專職心理輔導老師開展心理健康狀況監控,確保每一名孩子都能健康成長!“我們的老師還會不定期開展家訪活,通過微信向家長傳授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和融入城市教育!”
為更好滿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入學,2017年,貴州將“改革隨遷子女就學機制”寫入《省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4月,貴州印發通知再次明確提出各地要健全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貴州規定,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實施“三同”行動,即同入學、同升學、同權益;申領居住證的隨遷子女,小學、初中入學與當地户籍學生一樣實行劃片免試就近入學和對口直升;在流入地就讀、具有當地學籍外來人員子女,初中畢業時可在流入地參加中考並可報考當地高中學校;在流入地就讀達到一定年限的還具有優質普通高中“配額生”資格。
貴州還不斷加大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力度,“十三五”以來累計安排省級資金23.2億元支持各地新建、改擴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141所;各地以常住人口為基準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全部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學齡人口數量和學校承載能力預測機制,合理編制學校佈局和建設規劃;建立全國統一的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系統,採集隨遷子女相關信息並在畢業、升學、轉學等環節實現便捷操作和分類管理……
“近年,我省在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方面主要做了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流入地政府職責,二是規範中小學招生,三是加大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供給。”貴州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説。(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景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