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 通訊員李佳)遼寧中醫藥大學有一名在校學生,他與父親同為醫者,共為戰士,並肩奮戰在抗疫一線。
瀋陽市全民核酸檢測工作自2020年12月31日開始。2021年元旦過後,瀋陽氣温開啓了近20年來少有的極寒模式。零下二十幾度的天氣裏,在瀋陽市皇姑區弘益綜合門診部核酸檢測現場,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志願者身穿防護服化身暖心“大白”,不畏嚴寒,晝夜值守。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位是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子安書劍,還有一位與他並肩奮戰的戰友是他的父親安宏義。
安書劍是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學(“5+3”一體化)專業的大二學生,他的父親安宏義是一位有着30年從醫經驗的醫生。瀋陽市全民核酸檢測工作開展以來,父子二人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9天時間裏,他們在轄區內的兩輪全民核酸檢測中,服務人數共計2500餘人。
“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志願參加核酸檢測工作,希望能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社區核酸檢測點,安書劍運用專業知識認真為民眾進行檢測,遇到問題及時與社區溝通,做醫護人員與社區溝通的橋樑。面對為三密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這一艱鉅的任務,身為父親的安宏義確實有過擔憂,但想到疫情的嚴峻和醫者的責任,這份擔憂便轉化成對兒子的信任和期待。“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醫務人員面對疫情都不應該退縮,要勇擔重任。”安宏義説。
厚厚的防護裝備在身上一穿就是五六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即便是這樣,也抵擋不住室外的寒冷。手套不透氣,裏面全部被汗水浸濕……往往一輪檢測結束所有人都已是筋疲力盡。安書劍説:“每當看到身患腿疾的父親仍堅持用凍得僵硬的手,認真地為居民進行核酸檢測時,我的信念便更加堅定。疫情當前,醫務人員就應當衝鋒在前、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