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隨着近期國內多地出現散發病例,疫情動態再度牽動人心。連日來,多地發佈通知,倡導務工人員非必要不回鄉、在務工地點過年;確有需要返鄉者,需嚴格遵守當地的核酸、備案、隔離等防控要求。臨近春節,能不能回家,春節返鄉有什麼要求,成為很多人最關心的話題。
透過一組數據,就能窺見近期疫情形勢的嚴峻性和複雜性。國家衞健委1月12日早最新通報數據顯示,1月11日0到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3例,本土病例42例,包括河北40例,北京1例,黑龍江1例。而據河北省衞健委日前通報,本次疫情沒有出現明顯拐點,溯源工作還在進行,擴散風險仍然存在。在全球範圍內,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日前已超過9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已超過190萬例。
每一例確診數字的背後,都是病痛的折磨;每一例死亡數字的背後,都是鮮活生命的戛然而止和家庭、家人的無盡夢魘。如今又是冬季,本就是流感多發季節,與新冠疊加,增加了確診的難度、增大了防控的困難。因此,我國多地接連發布通知,倡導務工人員就地過年。留在工作地過年,避免流動、避免扎堆,減少交叉感染機會,這無疑是一種現實選擇。
誠然,在中國人的記憶裏,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烈的傳統節日,充滿莊重的儀式感。無論置身何處,無論所事何業,此時此刻,思念、牽掛之情都會油然而生,歸鄉、團聚之心都會怦然跳動。身在外地的打工者,臨近年關難免歸心似箭、鄉愁湧流,這可以説是習俗使然、難以抗拒。歌中所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祕密其實就在這裏。
矛盾的是,人類的聚集性活動,是新冠病毒最喜歡“看到”的場景,它可以藉此快速傳播,找到新的“獵物”,獲得不斷增殖,給人類帶來更大災難。尤其是全球化背景下,沒有一個國家會是一座孤島,輸入性病例防不勝防。河北本輪疫情已排除與本土以往疫情相關性,推斷病毒來自境外,“零號病例”估計早於2020年12月15日已經出現。可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之弦需要時刻繃緊。務工人員春節在當地過年,就是減少人員集中流動、避免相互感染的積極措施之一。
無論是浙江倡導公眾省內過年,引導企業省外員工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留浙休假,還是北京倡導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無論是上海倡導非必要不出行,鼓勵錯峯返鄉返崗,還是深圳支持各類用人單位採取錯峯放假等,多地都已經行動起來。不過,要想達到最大效果,相關政策措施還要細些再細些、實些再實些。其中,留下來幹什麼,怎麼留,就是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筆者認為,長期在外打拼,難免會有思鄉之苦、思親之情,讓其放棄假期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一個人孤零零在外過年,實在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比如,用人單位鼓勵員工錯峯休假,像學校錯峯放假、錯峯開學那樣,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一來為打工者提供了有活可幹、有錢可掙的機會,消減了思鄉之苦;二來減少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有效緩解了春運壓力。所以,在錯峯放假上多做文章,在關愛體貼上多來實招,以温馨服務、温情體貼和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才能更好地吸引打工者就地過年。
總的來説,倡導就地過年的同時,還要出台更多鼓勵、支持的具體措施。如此,才能讓更多人自願、安心地在工作地過好這個春節。(雷鍾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