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12月30日,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近期為一名3歲多患兒成功切除位於胸腔的11cm巨大腫瘤。
11月8日,一名3歲8個月的女性患兒因“發熱伴咳嗽2周”入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患兒2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最高達39℃,伴咳嗽,呈刺激性乾咳。檢查發現原來致病的元兇是胸腔內長了一個11cm的巨大腫瘤,腫瘤完全佔據了整個左側胸腔,心臟、大血管和左肺完全被擠壓到了對側。
病重的患兒,巨大的腫瘤,讓該院小兒外科劉鈞澄教授、佘錦標副教授和特需醫療與健康管理中心行政總監、胸外科顧勇教授百感交集:腫瘤不切除,患兒生命危險;腫瘤切除,難度太大,風險太高,患兒同樣面臨危險。面對如此複雜的病情,顧勇教授提議,組織全院多學科討論。
醫務科接到顧勇教授申請後,快速組織了小兒外科劉鈞澄教授、佘錦標副教授,兒童重症監護病房(PICU)唐雯教授,放射影像科李向民教授,麻醉科竇雲凌副教授等全院多學科大討論,大家圍繞患兒腫物性質,能否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及圍手術期處理等診治難點進行激烈討論。最終一致認為,縱隔腫瘤診斷明確,良性可能性大,手術為唯一措施,腫瘤巨大,與胸腔大血管關係密切,圍手術期風險極高,向患兒家屬詳細説明病情及手術風險,徵得患兒家屬理解同意後安排手術治療。
在手術麻醉中心大力支持下,經過了精心周全的術前準備,顧勇教授聯合佘錦標副教授、麻醉科林世清副教授在11月13日為該患兒實行手術治療。術中開胸探查所見真如術前討論預料,巨大腫瘤完全佔滿了左側胸腔,心臟、大血管和左肺嚴重受壓,幸運的是腫瘤包膜完整,邊界尚清,無侵犯周邊的大血管。顧勇教授帶領張水深主治醫師,進行了手術。最終,11公分的巨大腫瘤從患兒胸腔被完整切除拿出。
腫瘤雖已順利切除,然而,長時間被嚴重壓迫的左肺,尤其左下肺,能否順利復張,成為了醫療團隊關心的焦點。林世清副教授緩慢通氣脹肺,可見萎陷成團的左下肺慢慢復張起來,術後患兒送至PICU,在唐雯教授團隊的悉心治療、精心呵護下,患兒術後順利渡過胸腔巨大佔位手術後各種風險的高危期72小時,2天就拔除氣管插管,4天后就拔除胸腔引流管期。患兒於術後8天從兒童重症監護病房轉出至小兒外科病房。在佘錦標副教授團隊治療下,患兒順利出院。(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