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1月8日,種源技術攻關“第一槍”在廣州南沙打響,我國首個以魚類為主的南繁基地——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在廣州市南沙區漁業產業園開工。
“我國人工繁育技術水平及相關基礎研究處於世界先進地位,但面臨着水產良種數目不多,生態育種技術缺乏,良養缺乏模式等亟需解決的問題。”育種中心科研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表示,目前國內缺乏魚類南繁育種中心,廣州市南沙區具有獨特的温暖的氣候和温暖的水温,具備建立魚類南繁育種中心優越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南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全面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着力打造南沙漁業產業園、明珠現代都市實驗園和種業小鎮(中化現代農業科學城)“兩園一城”,一批重量級項目紛紛落地,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2019年,南沙農業總產值94億元,其中漁業產值近40億元,水產養殖面積和產值均位居廣州全市第一;2020年前三季度,南沙區農業總產值63.3億元,同比增長5.6%。
南沙漁業產業園於2019年6月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總佔地約3.9萬畝。截至2020年12月,南沙漁業產業園20個建設項目,已投入建設資金2.15億元,目前已建成19個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入9000萬元,帶動農户2492户,2020年產值達到7.5億元,比建園初增長92%。
按南沙漁業產業園總體規劃目標,到2030年,全面構建完善的大灣區現代漁業產業體系,成為國家級“科技含量最高”“產業效益最好”“要素配置最優”“景觀風貌最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傑,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慶營,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副區長惠立新等相關領導,以及各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相關代表出席開工儀式。
【多寶網登入】梁春橋
【多寶網登入】南方農村報社